第22届

亚太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

The 22th Asia Pacific International Plastics and Rubber Industry Exhibition

2025年7月10-13日 青岛世博城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动态正文
百年变迁中的橡胶重镇
2017-06-22

       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橡胶工业,从发展初期就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民国初期,地处民族工商业萌芽地的广州先声夺人;上世纪中叶,经济增速亚洲居首的东三省蕴育了当时最大的橡胶工业基地,有着洋派思维的上海率先“走向全国”;新世纪之初,发展模式让全世界惊奇的山东广饶大王镇轮胎产业集群和衡水桃城工程橡胶产业集聚区,则是民营经济崛起的最好注脚。在中国橡胶工业百年华诞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些橡胶重镇发展轨迹。

  衡水:工程橡胶之首

  衡水产业集群成就了国内工程橡胶产业,工程橡胶又令河北衡水市桃城区蜚声全国。

  全国八成以上的新建公路、铁路、桥涵、水利、轻轨、建筑等基础建设项目中都有衡水工程橡胶的身影。汕头海湾大桥、青藏铁路、南京长江二桥、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鸟巢)等重大工程建设都使用了衡水生产的工程橡胶产品。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前会长鞠洪振的话来说就是:“离开衡水,离开桃城区,谈工程橡胶是没有意义的。”

  作为我国工程橡胶基地之首,衡水拥有我国最早的工程橡胶研发基地,产品涵盖了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球型支座、橡胶止水带、桥梁伸缩缝装置共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但当时间倒回2000年,已有1200多家工程橡胶生产、经销企业的桃城区,却一直没有一个完善的专业流通市场,企业交易要到河南、云南等地,企业成本和市场风险很大。群体大、规模小,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业内恶意竞争不断等问题和矛盾凸显,衡水工程橡胶这一传统特色产业,走到了十字路口。

  其实,这里的企业早就有了在本地建立市场的需求。但单靠一厂一店没能力办,各打算盘又使联建屡屡流产。因此,政府牵头,协调金融部门、企业和社会多方融资9000多万元,兴建了河北衡水橡胶城等专业市场。此举不仅结束了时当地橡胶业有“市”无“场”的历史,而且还吸引区外70多家企业来此经营,河南、广东橡胶产品商也来此从事交易,寻找信息。

  2002年全国最大的橡胶、化工原辅材料集散地——河北衡水橡胶城建成;2004年中国(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制造基地晋升国家级;2005年12月中国(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制造基地博览中心建成;2007年全市53家工程橡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现在,衡水市桃城区仍以工程橡胶全国产业规模最大、专利最多、产品种类最全、综合实力最强和市场覆盖最广五大优势而令全国瞩目。

  辽宁:曾经的最大基地

  辽宁橡胶加工业虽然现在在国内并不算突出,但辽宁却曾是中国最大的橡胶工业基地。

  1921年,大连橡胶总厂的雏形协盛胶皮工厂在大连成立。上世纪30年代沈阳、辽阳和丹东3个橡胶工业生产地形成,三省胶皮工厂、满蒙胶皮工厂、抚顺护谟工业所、大利胶皮工厂、辽阳橡胶工厂等企业先后涌现。1940年前后,辽宁橡胶工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941年,沈辽丹已具有汽车轮胎6万条、马车轮胎6万条、胶鞋3000万双、自行车胎62万条的年生产能力,居全国之冠。

  遗憾的是,辽宁橡胶工业在1945年遭到严重破坏,设备损失一半以上,生产能力只剩下20%;1948年成立东北橡胶公司,后调整为9个橡胶厂和1个橡机厂。虽然受到重创,但全国最大的橡胶企业东北橡胶公司,仍属辽宁。

  1950年,沈阳的一、二、六厂和辽阳九厂全迁到牡丹江和哈尔滨,丹东八厂迁到长春,同时地方两个橡胶厂北迁到吉林图们和辽北铁岭。这样,辽宁橡胶基地90%的生产资料和50%的生活资料橡胶品迁到外地;丹东和辽阳两个基地已不复存在;沈阳只剩下三、四、五、七厂和橡机厂,实力大为削弱。

  1965~1970年,沈阳仅有的几个工厂又向外转移。沈阳七厂全迁至辽西,成立辽宁朝阳轮胎厂。沈阳橡机厂的人员设备迁往桂林和益阳。沈阳三厂的设备人员支援了银川和桂林,老厂在2000年之后迁往沈西工业区,新成立的和平子午胎公司于2012年为青岛赛轮收购。沈阳四厂在1958年同五厂合并为新四厂,并于1959年成立沈阳橡胶工业设计研究分院,后改为制品研究所。后来,其民品生产设备全迁到石家庄和铁岭,军工橡胶制品支援了西北橡胶厂和西北橡胶工业研究所,特种轮胎研究室分出去后成为曙光橡胶研究所。沈阳橡胶制品所的硅氟橡胶研究室同北京院一室合并,成立了西北橡胶工业研究所。

  如今,沈阳这个国营橡胶工业老基地不仅没有一家央企,原来的国营企业在改制中也几乎全部民营化。

  广州:中国橡胶工业发源地

  中国第一双胶鞋产自何方?第一个安全套产自哪里?答案都是广州。100年前在广州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广东兄弟树胶公司,成为中国橡胶工业诞生的标志。在最鼎盛的时候,广州制造的自行车、摩托车轮胎世界知名,曾经10条轮胎里有8条产自广州。

  1931年,广州橡胶工业发展到15家,除南强一家资本为10万元的企业之外,全部为家庭式手工作坊;1942年爆增至120多家,除了大华橡胶略显规模以外,“土法打胶”、“火烤硫化”成为广州橡胶工业的独特一景。1945年,广州土法小工厂更是增加到200家,后几经整顿,工厂数量有所减少,但落后面貌没有任何改变。

  广州橡胶工业的转机出现在1964年。这一年,中国橡胶工业公司在广州设立分公司,并建立起由12个橡胶厂、1个机械厂和1个研究所组成的广州橡胶工业正规基地。其中4个工厂建在粤北花县,形成华南新的橡胶工业基地,改变了广州橡胶工业的落后面貌。之后,分公司转为地方广州橡胶工业局,并新建番禹轮胎工业基地——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不过,随着广州市橡胶工业局撤销改称广州橡胶工业公司,公司性质发生改变,各工厂企业统一管理形势不复存在。

  100年后,我国已成为世界橡胶工业第一大国,但广东橡胶产业却在下滑,中国橡胶工业百强企业中广东企业已很难寻觅。

  目前,广州只剩10多家橡胶企业,且多为民营和外资。广州周边的几个城市,已形成多个橡胶工业集群基地。例如,深圳的自行车胎、仿形人体器材,惠州的轮胎,东莞的鞋类,中山的电子橡胶零件,还有梅州工农业和地形轮胎等,都已颇具规模。

  东营:中国轮胎之都

  “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轮胎看东营,东营轮胎看广饶。”虽然东营轮胎企业的发展现在遇到了一些麻烦,但这句顺口溜广为流传,甚至为外国人所熟悉。

  山东东营市有个广饶县。这里诞生了一个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轮胎窝”。家家做轮胎,厂厂成公司,公司成集团——广饶轮胎企业大致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广饶轮胎企业多于1994年、1996年前后起家,几乎是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2002年是广饶轮胎行业发展最快的时期,那年广饶所在的东营市一气儿就上了6条全钢子午胎生产线。这6条全钢子午胎生产线全部都来自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广饶县的大王镇、稻庄镇等。到2007年,东营市的全钢子午胎生产能力已达1330万条,尤以广饶轮胎发展最为火爆。

  有一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据当地统计,2006年广饶轮胎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条。这相当于1978年全国轮胎的产量。也就是说,从1935年第一条双钱牌汽车轮胎诞生算起,中国轮胎企业用了30多年才达到的规模,广饶轮胎企业只用了十几年就达到了。而且这是在国家完全没有投资的前提下完成的。

  尽管百余个广饶轮胎企业各有各的特点,但仔细分析,他们有许多共同点。譬如,这些企业没有一家是国家投资建的,一部分是原县办企业改制而成,一部分是村民集资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的资金来源,民间集资始终是主要渠道;这些企业创业时,人才就是靠挖;这些企业基本上走“外向型经济”之路,原料、设备、销售都在外;这些企业也把上子午胎、上大生产线作为奋斗目标;这些企业很少打广告,品牌效应主要靠用户的口口相传;这些企业管理上都有家族特色。

  如今,东营市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子午胎生产基地、全国橡胶轮胎出口基地、山东省外贸转型升级(轮胎)专业型示范基地,被誉为中国轮胎之都。

  上海:火种撒向全国

  我国橡胶工业诞生于广州,发展于上海。20世纪40年代,上海外滩聚集着大大小小130多家橡胶厂,他们分布在各个区的街边弄堂,成为上海橡胶工业一景。其密集程度,中国独有,世界少见。这里的橡胶企业通过外迁,辐射全国,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先是上海正泰橡胶厂1943年南下广东,同兴隆合资在广州设立正泰橡胶厂广州分厂。大中华橡胶厂于1948年北上天津,独资收购天津第二化学厂。紧接着,正泰又与广州大华合作生产自行车胎。

  从1954年开始,为解决生产厂点过于集中的问题,上海橡胶企业间除合并重整之外,还采取了转行和内嵌的举措。一是将10余家橡胶厂划转电子公司、笔业公司。二是把一部分企业迁往内地,支援橡胶空白地区。从1954~1965年先后分四批连人带设备全迁到全国各地,从湖南、湖北、广西、江西、四川、安徽、福建、贵州、山西一直到大西北的兰州,遍及10多个地区城市,其生产能力占到上海的1/4。上海橡胶工业真的“走出去”了,将火种由上海沿海一处,撒遍全国各地。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上海橡胶工业又开始新一轮的扩散,在市郊和外省市先后建立起50家联营分厂,全上海橡胶工厂最多时达到342家。

  上世纪90年代后,一大批企业从市区迁到市郊区县,并同外省市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对内则转制为股份公司。例如轮胎公司收购海口和徐州2家轮胎厂成为跨地区企业;胶带公司收购武汉、南昌、重庆的多个胶带厂,并同外资合办企业;胶鞋公司重新组建为回力、双钱2个鞋业总厂。

  如今,上海橡胶工厂几乎已全部迁到市郊各区县,只留下了几个公司总部。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不断增多,成为多家外企总部所在地。

                                                                                                                      转自中国化工报

                                                                           关键字:橡胶 工业重镇 橡胶工业 胶带 工厂

返回列表
Baidu
map